咨询热线
400-123-4567
环球360环球360环球360环球360【编者按】按照“提得准、说得对、办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联合信网传媒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旨在深入挖掘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树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岛是农业机械生产和消费大市、制造业大市、工业互联网之都,还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如果将这些优势嫁接融合到农机研发制造当中,将对农业智能装备产业以及智慧农业产生极大赋能和推动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农机智能制造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民革青岛市委会从加强顶层设计、加速相关产业融合、完善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破题思路,助力青岛打造北方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高地。
“虽然青岛提出了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战略目标,但这一目标仅瞄准农机产业链的末端,对抢占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制高点意义不大。”民革青岛市委会调研发现,相较于江苏提出支持南京实施农业机器人战略、湖南提出以长沙中联重科集团为龙头,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青岛在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领域不仅缺少对标高端的顶层设计,也缺少细化的政策支持。
不仅如此,产业层次融合不深、支撑配套体系不完善也是目前青岛农机智能制造急需改善的问题所在。“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来,农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领域的融合程度较低,缺少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品牌。”民革青岛市委会认为,在支撑配套体系方面,青岛虽然引进多个国家、省级农业专家团队建立科研推广基地,并集中打造了10多处智能农机试验示范基地,但如何将上述科技创新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民革青岛市委会建议出台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农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目标图、作战图、路径图和责任图,推动智慧农业装备在产品创新、产业聚集、应用赋能、综合支撑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在加速相关产业融合上,民革青岛市委会建议利用AI赋能现代农业科技,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实施优势产业链延伸融合工程,将工业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的产业优势嫁接到农机智造当中,培育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领军企业。
为完善支撑体系,充分夯实“农机智造”基础,民革青岛市委会建议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创建农机智造联合创新中心,建立农机与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产业联盟,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和生态圈环球360。紧盯“农机智造”技术核心,不断加强科技攻关,精准培育、招募国内外优秀团队,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民革青岛市委会的提案受到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并会同市科技局和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进行了研究办理。青岛农机化工作在农机应用场景、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向大型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农机化向“两全两高”方向迈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青岛市新落地农机装备领域项目日益增多,6个项目纳入2023年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其中,华波农牧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15.7亿元,预计2024年竣工投产,包含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等4大板块,主攻畜禽智能化养殖设备,着力打造农牧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主板IPO申请成功过会,有望成为青岛市首家上市的农机装备企业。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利用政策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壮大,落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以技术创新赢得产业竞争优势、以项目建设拉动产业能级跃升、以智能制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生产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农机行业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依托“链万企”平台广泛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加大农机装备行业智能工厂、典型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宣传推广,促进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赋能我市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信网记者 赵彦阅[page]
我市是农业机械生产和消费大市,全市农机总动力750万千瓦以上,在15个副省级城市位列第一,有较大规模农机制造企业92家,相关零配件生产企业800多家,年产值近100亿元。同时我市又是制造业大市、工业互联网之都,还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021年赛迪顾问全国先进制造业排名位列第七,拥有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0家、工赋企业3561家、人工智能企业500余家,如果将这些优势嫁接融合到农机研发制造当中,将对我市农业智能装备产业以及智慧农业产生极大赋能和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站位不高。我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战略目标。但这一目标仅瞄准农机产业链的末端,对抢占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制高点意义不大。反观其他各地动作频频,如江苏提出支持南京实施农业机器人战略,加快农业机器人标准化智能设备、产业化发展;湖南提出以长沙中联重科集团为龙头,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对比之下,我市在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领域不仅缺少对标高端的顶层设计,也缺少细化的政策支持。
二是产业融合层次不深。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来,农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领域的融合程度较低,农机制造仍停留在某个单品或小众领域全国领先的状态(如悟牛苹果采摘机器人、璐璐农装辣椒除柄机、洪珠农机马铃薯智能收获机等仍属某一生产环节的单一功能产品),缺少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品牌。而潍坊市潍柴雷沃主营智能农机及智慧农业业务,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自主品牌,2021年实现农业装备销量同比增长60%,年产值接近200亿元,是整个青岛市年产值的2倍。
三是支撑配套体系不完善。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需要科研、生产、试验、营销以及人才、金融等多体系支撑,我市在很多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市目前虽然引进多个国家、省级农业专家团队建立科研推广基地,并集中打造了10多处智能农机试验示范基地,但如何将上述科技创新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专项规划。建议充分发挥青岛产业优势,加快产业融合,出台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专项规划,提出打造中国北方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高地的目标定位。依托全市先进制造业和农机头部企业的区域分布,统筹全市农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布局,进一步细化农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目标图、作战图、路径图和责任图,推动智慧农业装备在产品创新、产业聚集、应用赋能、综合支撑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加速相关产业融合,AI赋能现代农业科技。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实施优势产业链延伸融合工程,将工业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的产业优势嫁接到农机智造当中。进一步引导产业聚焦发展、深度融合发展,布局培育一批专业化、高端化产业集群和园区,打造一批产业融合示范联合体或联合项目,培育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领军企业。鼓励各区市结合自身定位与发展实际,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群环球360。依据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部门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建设一批智能场景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产品和应用典范案例。推动实现从计划、播种、施肥、作物监测、喷药、收获到烘干贮存的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提升我市智能农机、精准农业产业规模效应。
三是完善支撑体系,夯实“农机智造”基础。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创建农机智造联合创新中心,建立农机与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产业联盟,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和生态圈。紧盯“农机智造”技术核心,不断加强科技攻关,精准培育、招募国内外优秀团队,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智慧农机等领域的国内外企业,在青岛市设立区域总部、创新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平台等创新机构。鼓励各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增强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场景体验,不断扩大青岛农业智能装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出台一批支持鼓励“农机智造”的财税金融和用地用能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国北方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