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环球360 > 环球360动态

环球360施工设备建筑设备十篇
日期:2024年01月15日    来源:网络

  环球360环球360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设备安装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对于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设备安装直接决定了一个施工过程的成败与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建筑设备安装决定了一个施工的安全。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这就需要监理单位对相关建筑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理,同时提高整体的监理水平,并且以规范建筑设备安装为最终的目的,从源头上保证施工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松懈,对于现在有些建筑设备安装管理过程中没有针对建筑设备安装进行特殊管理,造成施工过程中发现建筑设备安装材料没有安装既定规划进行,造成施工的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出现停滞,有的在施工过程中甚至发现施工材料出现过期,有的竟然出现假货的现象。

  对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管理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单位一味注重工程的质量,而并没有对建筑设备安装质量进行保证,这就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的运行不正常甚至出错,是施工单位不得不进行调整,得不偿失。

  没有对建筑设备安装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这种结果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特殊的安全管理造成不良现象出现,是施工单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保证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我们主要对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进行探讨,基于三个方面对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进行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材料从选材开始,必须保证双人多次复查,以保证选材的质量,其次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对材料现场进行检查,保证材料与图纸一致。比如说:基于排水系统设备的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管材与设计图纸上标注的设计尺寸一致;再者,对管材的性能进行分析判断确保管材在质量上符合我们的要求,最后,保证管材的数量与设计参数一致。通过举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排水系统设备的建筑设备基本质量、数量。此外,我们必须保证建筑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监管,这种监管不仅指主体施工的本身,而且包含有辅的材料,例如在墙体与门窗施工过程中的密封问题,我们必须严格核实其生产厂家,防止假冒伪劣材料进入我们的施工现场,在源头上为我们的施工提供最安全的保证。

  众所周知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是决定在以后施工的保障,因此加强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的管理是建筑施工最本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的管理投入必要的重视。

  第一:质量管理的前提是技术,技术决定质量,因此来说对于一个好的设计工程来说,不仅需要好的设计,而且需要有好的技术,在最初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制定确切的施工方案,保证所有的工作都在既定的计划范围内进行。其次,必须要对监理工作提出高的要求,因为监理机构采取组织、协调、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再者,必须要对相应的建筑设备安装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对于当前某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人员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培训,甚至有些是“比葫芦画瓢”,这样很难保证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因此对建筑设备安装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施工单位必须确保建筑设备安装单位的基本资质,由于现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大多数大公司没精力把所有的人员投入到小型的建设中去,这就不得不寻求一些承包公司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选取承包公司的时候必须保证公司的资质,这样是保证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的根本。

  不仅要保证在硬件设施建筑设备安装材料的管理,而且要保证软件设施的安全管理。对建筑设备安装管理的人,而且建筑设备安装常常牵涉到高空作业、高压电力等具有潜在危险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建筑设备安装安全管理。首先必须设置必要的安全守则,并且确保建筑设备安装人员遵守守则;再者定期对电力绝缘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其安全使用;最后,施工过程中要具有很强的保护措施,保证安全。

  对于目前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建筑设备安装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我们必须要针对这种特点对建筑设备进行必要的管理。对于一般工业建设项目而言,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对于未来的发展,清洁能源必定在未来的建筑设备安装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设备的制造和管理引起的国家高层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出于不同的目的,建筑设备的形式也不同,对于工业基建项目、风力发电项目、水电工程项目而言,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同时对于质量的要求非常之高,因此在此类建筑设备的基本操作过程中,对于它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要求非常之高。

  对于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随着建筑设备安装更加专业和科学化,对于我们的安装实施过程中,必定会牵涉到第三方的加入,而第三方的加入主要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而通过第三方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关系”现象的发生,防止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现象发生,从源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趋向专业化,而对管理的要求随之增高,这必定促使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趋向于专业化,通过我们相应的管理部门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在未来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将迎来新篇章。

  随着科技带来的工程内设备的不断增多,建筑设备安装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对于建筑设备安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而对于建筑设备安装是否按照规范进行安装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的根本,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这就需要监理单位对相关建筑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理,同时提高整体的监理水平,并且以规范建筑设备安装为最终的目的。基于对建筑设备安装管理进行分析,对其管理措施进行研究。我们始终坚信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环球360,通过我们相应的管理部门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在未来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将迎来新篇章。

  [1] 瞿汉达. 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J]. 今日科苑. 2008(12)

  [2] 李树民,李楠. 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3)

  [3] 宋婷. 浅谈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4] 齐义喜,韩毅.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探究[J]. 科技风. 2010(17)

  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是现代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筑中的给排水、采暖与通风空调、电气等系统。是建筑学、建筑装饰、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水、暖、电设备安装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常用设备,能够识读民用建筑水暖电安装施工图。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因此,建筑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文中探讨了对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3. 教材内容陈旧,与建筑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不能完全同步。

  1. 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建筑设备》教材都不是按专业编写的,教材内容繁杂,面面俱到,篇幅也比较长,而各个专业的《建筑设备》课程的授课学时又都比较少。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必须了解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抓住主干结构,针对其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2.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建筑设备课程教材只是叙述设计理论、设备及配件的主要构造特点、施工操作的基本要求等等。学生平时对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因此 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譬如,在讲火灾自动灭火系统时,可到设备设施完善的大型商场结合实物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及选择、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原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以及工程流程。通过现场教学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深刻,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更好。

  3. 紧随科技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建筑设备也是如此。新材料的快速研发在建筑设备中引起了许多技术改革。新型设备的不断出现使建筑设备工程向着更加节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而新能源的利用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设备工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此,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不断向学生传授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1.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筑设备》课程课时少,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操作性强、仅按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出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这样,既可以使教学信息的传输量大大增加,又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对于《建筑设备》课程的具体内容,教材上大多只是理论讲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具体概念,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模型作为教具。如在讲解管道管件时,教师可以带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管件到课堂上(如活接头、补心、内、外管箍、异径管箍等)亲自给学生演示管件的连接,课上稍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试着自己连接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管件印象;又如在讲授给水管道上的阀门时,教材上介绍了闸阀、截止阀、止回阀和浮球阀等几种主要阀门的构造、特点和适用环境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同学们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搞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阀门的实物,同学们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实践参观教学。《建筑设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各种建筑设备的组成与构造。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对很多设备没有感性认识,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而目前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一般只有课堂教学环节,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可采用现场教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去现场参观实践,增加感性认识,以此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例如在讲解给排水系统时,教师可带学生就近参观几栋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楼或宿舍楼,与此同时给学生讲解各种管路系统、管件、卫生设备等等;在讲解供暖系统时可带学生看一下熟悉建筑的采暖系统形式、散热器的种类、膨胀水箱、自动排气阀、集气罐等;在讲解空调系统时,可带学生去参观一下大型空调系统的机房、管道井、空调系统的风管或水管、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等等,通过这些直观的参观学习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人才的竞争将更激烈,要想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有竞争力,教师要不断扩宽自己知识视野,加强对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提高教学效果。

  [1]庞 超.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抚顺矿务局工学院.

  [2]刘建龙,曾美玲,谭超毅.《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株州工学院学报,2005,19(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

  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线%;

  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1)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2)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3)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环球360。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

  (3)信号线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系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4)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面临着数不清的挑战和困难,其中全球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困难的课题。建筑行业的与时俱进不仅局限于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建筑自身功能与外形的改进,面对如此不良环境形势的影响,智能环保建筑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筑设备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入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尤为关键,诸如冷热源设备、智能电气照明等设备的设计和研究,将有助于降低了建筑能源的消耗,使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达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作用价值重大,具有现实意义。

  作为建筑设计与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设计始终要以服务于人为宗旨。然而受限于大自然原有的地理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匹配的节能环保元素成为设计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住宅建筑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开始趋向于更高的要求,个性化、功能化的完善与扩展,减低能源消耗的建筑节能设备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此导致住宅中的建筑设备逐渐向智能化发展方向演变。以上海市为例,经过长期的发展,市区内的各类宾馆、商店以及办公楼等诸多公共基础设施均配备了中央空调,小型建筑则也安装有适合的空调设备。而根据调查研究获悉,市区居民的住宅中,空调设备的使用率极高,而诸如冰箱、热水淋浴等设备则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如此的普及率也显示出巨大的建筑能耗,那么在采暖空调、热水供应以及电气照明等建筑设备上融入节能理念变得十分可行,拥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近几年新兴的水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深井将地下水抽出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水回灌,因为地下水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的温度,所以地下水不仅可以在夏季作为冷却水为空调系统提供冷量,而且冬季还可以利用水源热泵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热量。

  在实施峰谷电价的地区, 可利用低电价时段采用冰蓄冷系统,就是在深夜电力负荷低谷时空调主机制冷,以冰的形式将能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仅需将冰通过能量转换系统产生冷气供空调系统使用即可,采用冰蓄冷技术有利于减少国家对电力建设的投资及压力;有利于均衡电力负荷、提高现有发电设备与供电电网的利用率和改善电力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还有助于调节送风温差,是一举多得的节能好举措。

  动力能耗主要是指空调系统运行中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采用科学合理方法使之降低,对整个空调系统的节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技术措施有:

  若系统中输送冷(热)量的载冷(热)介质的供回水温差采用较大值,则当它与原温差的比值为N时,从流量计算式可知,采用大温差时的流量为原来的流量1/ N,而管路损耗即水泵或风机的功耗则减小为原来的1/N2,节能效果显著。故应在满足空调精度、人体舒适度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温差,但供回水温差一般不宜大于8℃。

  水泵和风机的功耗与管路系统中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故采用低流速能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且有利于提高水力工程的稳定性。

  变频调速系统可以根据空调系统对冷量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要求进行调节,在达到舒适度的情况下减少冷量输出,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的阀门调节,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可减少系统的折旧损耗,有数据表明采用变频调速系统可节

  省能源达到30%,并可同时提高环境的舒适性。该系统最适合应用于楼层空间大而且房间多的建筑。尤其是办公楼,更能发挥其操作简单、舒适、节能的效果。

  新风系统在引入新风时必然要排出部分就空气, 而大气温度与排气温度有一定的温差,如制冷时若室内温度为26℃,室外温度为35℃,则将26℃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不加利用也是一种能量浪费,若采用热回收交换设备使新风在被处理前与排气进行热交换,新风温度便有所降低,就可减少新风机组的负荷,减少了能

  由于受到建筑物自身特征的限制和要求,在供水过程中往往对给水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其中常见的包含有直接供水、高位水箱供水以及恒压供水等多种方式。供水控制系统的设计宗旨在于借助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优势,通过实时控制与监测,科学显示出热水供应系统中的水泵等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起止时间以及遇到的不同故障记录和预警,此外,对水泵等设备实际运行的数量、水箱液位显示情况也有所监测,以此完成对热水供应量、实际需求量、来水和排水量等数据的及时掌握,维系彼此间的平衡运转,保持热水供应系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尽可能降低其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控制和管理,不但让供水设备做到经济又环保,而且有利于民众的便捷使用。

  智能建筑的照明监控包括办公室照明控制、公共区域照明控制、泛光照明控制。办公室照明通常指房间内的照明,是照明系统中耗电量最大的部分;公共区域照明通常指走廊、过道、楼梯间、停车场、庭院等区域的照明;泛光照明主要指

  智能建筑的装饰性照明。虽然在照明设计时已尽量采用各种节能灯具和光源,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大量浪费。照明子系统的节能可以通过研究照明智能控制系

  统来实现。一方面利用智能传感器感应室外光线的亮度,自动调节灯具的亮度,充分利用自然光;同时利用时钟管理器根据不同时间段按照各个功能区的运行状况预先进行照度设置,控制各个区域照明灯具的开启和关闭,在创造最佳工作环境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如对于办公室照明,可按时间分段进行控制,将时间分为“上午工作时间”、“午餐时间”、“下午工作时间”、“下班时间”、“清洁”、“安全”、“假期”等时段,在时钟管理器的控制下,控制系统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间转换,并通过智能传感器进行照度控制,实现在不降低照度标准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需要设置照明节能组合。

  综上所述,由于环保节能的理念逐渐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和应用,让建筑节能技术得以全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建筑设备来说,融入节能理念可谓十分重要,极大地降低了建筑能源消耗,解决了高能源消耗的重大难题。所以针对承担着关键作用的建筑设备的改造和完善,需要设计管理者以节能环保理念作为指导,指结合具体的建筑特征,对有关建筑设备加以调整完善,尤其是与住宅建筑关联密切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以及电气照明等设备,实时予以科学改进,将在实际的设备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十分有利于环保节能建筑的全面推进。

  智能建筑就是在普通建筑的原有基础之上所进行的进一步的优化。它的出现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负担。以前要建造一栋楼得需要花费好长时间。而且费时费力还会耽误工期。现在就大不一样了,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普通的建筑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以前从人工搬运到用手推车,再从使用拖拉机到运用挖掘机和吊车,这简直就是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同时也是一个质的飞跃。智能建筑有六大优点,它们分别归类为居住的舒适性与工作效率高效性,更新换代的适应性和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性、办公机器使用的方便性和技术人员操作的可靠性。

  (1)舒适性就是给人的第一感觉所给人的印象。完美的生活在工作当中对这方面的要求都十分多。因此无论是属于心理上所发生的一些事,都比较重视舒适性。如果是在生理上所感觉得到的,也都会是这种舒适所产生的微妙性,这就好比在家里坐在沙发上或者是床上的感觉一样,再比如在海滩上吹着凉爽的海风。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让人想象。

  (2)高效性就是通过提高办公业务的技术水平和通信方面的设施并提高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节省一些人力资源,并在时间与空间上作出一些调整,资源和能量的需求所产生的一些费用以及建筑物设备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面的高效率。

  (3)适应性在高科技发展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专指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与办公设备和办公机器相对于网络功能之间变化和更新换代所适应的全过程,它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并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同时它的适应性还要极强。

  (4)安全性是为了保护生命以及财产或者建筑物安全之外的安全系数,它是专门为了防止信息网里面的所有信息的泄露和扰而设置的,尤其特别的是为了防止信息以及一些数据被人为的破坏,并能够防止被他人所删除或者篡改等一些非法的系统所导致的损坏或者使用不当所发生的一些故障。智能建筑在这方面也有五大功能,它会把这些功能都十分充分的利用和掌握起来,同时加入一些新的信息,只有这些功能才能充分的了解到智能建筑各方面十分突出的一些特点。1)高度的信息处理及其一些相对的功能一定要完善起来。2)信息通信不只是局限于某些建筑物内,而且它与外部的信息和通信系统都有构成网络的可能。这些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发生,这就要求一些施工人员提前做好一些准备。3)信息通信方面的一些处理功能极其的重要,它也在发挥着它的一些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的发展而产生的,同时它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一大批的空间,并十分充分的具有它的适应性和可扩性。4)它还能够将电力与空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防灾与防盗和运输设备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中构成一些综合方面的系统,如果能够实现统一的控制,根据将来所新添的控制项目与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相结合,从而制定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5)高科技的发展并加以实现以建筑物为最佳的控制中心所进行的一系列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加强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某厂房的机电工程主要是由给排水系统和空调系统,消防系统与建筑电气和制程系统等各分项工程所组成的。因为甲方要求厂房要尽快的进行投入方面的使用,因此工程工期分为4个月。前期将配合土建预埋,后期配合无尘室安装给电气施工带来很高的要求。

  (1)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办理一些交接手续并在厂房施工过程中,进行无尘室吊顶,这很容易打断预埋的电气管线,并造成额外费用的增加或延迟工期所造成的一些经济损失。

  (2)在现场的督促穿线过程当中,如果经常遇到一些如管路不通等问题的发生或漏做管盒等问题出现。问题虽然很小但是它的工作量却十分的大,时间一长,施工人员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他们或是拖着迟迟不补。这就要求专业施工方能够将问题一次性查清查准,并尽量避免后期补做或者是重新进行返工。

  (3)专业施工界面的强电和弱电的组合使机电安装与无尘室安装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分不清。这就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一定要强。

  (4)耐心的与施工人员磨合,交错施工时间同跨专业间的施工进行一番调试,并认真仔细的加以安排,及早作出一些结论方面的分析,并能够提前进行一些预判并把未知的一些风险和危险都提到日程中来,并能哆对一些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工序方面常常会涉及到土建和通风方面的一些问题,它给排水专业的协调配合也常常受到一些阻碍,但是各专业的人员很少会考虑到这些方面,他们只为各专业的进度着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教学质量,我们在2012年10月开始探究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做出《建筑设备》课堂教学改革。这次教学改革以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本身基础能力为基本依据,并在实际中取得较大成效。此次课堂改革主要有理论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两部分。

  去年曾提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也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到实处。同样道理,教学改革重在实践,根据《建筑设备》课程本身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知识基础条件,在实践中,我对教学改革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尝试:更新课程内容及改变教学地点。

  目前市场上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对教学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与国家不断更新的实际规范相结合,课程内容中延用老规范的则需要老师在讲解时做到更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本课程那个需要更新内容较多,我只做举例说明,例如:在建筑防排烟中设计中对于通风口的大小问题,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只要通风口可开启外窗的面积超过了房间地面面积的2%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自然排烟。但是书本并未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这时我们施工人员有可能会在施工时偷工减料,一旦发生事故则是无法挽回。所以就这样的情况,我会结合实际工程或者实际设计案例与学生进行探讨研究,如果遇到大堂类建筑物,外窗一般比较高,这时候如何设计窗户;或者厅堂类建筑的高度超越了一定的高度;再比如对于内走廊式建筑如何实现节约能源而同时又满足防排烟的需求。这只是课程更新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做到一知半解,学生联系不上实践,出去竞争力也会大大减弱。所以在《建筑设备》课程内容教学中,争取做到与实际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我们是理论教学,按常理来说应该坐在教室里安静的学习,但是这种长时间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所以我把课程分为三大部分:建筑给排水、建筑用电、暖通空调。在讲每一部分时抽出两个课时的时间将教学地点由教室改为室外。例如在讲解完给水排水方面的内容后,选一课时带着学生来到就近的工地,当然得保证学生的安全,毕竟工地有一定的危险性,选择一个正在进行管路敷设的工地,让学生与实际工程接触,参观了卫生间的管路施工、室内管路的总体施工(引入管、立管、干管等)室外管路的施工,但是我们也是分时间段进行参观与施工,不可能具体完成一个整体的,毕竟时间的限制;第二课时则选在学校,带着学生就实际完成工程进行观察学习,内容有:躬勤院的管线布置、行知苑的雨水排水管道设置、专家公寓楼的排气管布置、学院主干路两旁的路面雨水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水设备布置、公用卫生间管路的设置。这样基本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记忆的同时也能很好的理解规范的意义,在施工或者设计过程中才能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性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内容和图片离他们都很遥远,不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实际工程。所以我在制作课件时都是结合当地的实际工程,能够被学生看到的关注到的工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例如:在制作建筑消防设备课件时,录制一个小的视频,这个视频由学生参与进来,将一个完整的消防设备展开,让学生切实的了解到设备的主要构成和作用,以及辐射要求,也是希望学生自己来进行讲解;而在制作暖通空调风口类的课件图片时,则是去当地的大型超市,照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将来学生在出来逛街和游玩时则可以看到,从而意识到自己学习这些知识的实用性;制作讲解屋面雨水排水时则跑到学生的宿舍区,拍一些学生能够实际观察到的管路,并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对于上课点名是一项让学生和老师都很头疼的事情,学生讨厌老师的监督,同时老师也不满意小部分学生拿着家长辛苦挣来的学费在这里虚度光阴,只是把时间浪费在打游戏和逃课上。为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我院开展多次讨论,部分老师提出多项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也就这些建议加入了课堂监督过程中。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部分的学生他学习不行但是动手能力很强,这时会结合课程的需要让他们这类的学生制作设备模型,让他在制作模型中了解到设备的构造与规范,以及在具体施工中的施工规定和安全意识;对于学习积极性比较好的学生则鼓励其有时间去实践场所参观观察,然后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解他对于某部分课程内容的了解。

  如果我们只是很强硬的去点名监督,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个工作程序中,我觉得一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很好,就是以现有的教学要求规范学生,我们的课程一般式考试制度,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卷面成绩,在这样一个制度上,老师只能约束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是让学生主动提问题来获得平时成绩,一个问题是2分,每个学生根据课程至少提10个问题,才能获得20分的平时成绩,否则少一个问题少2分,同时一学期只是不定期点二次名,一次未到者减去平时成绩5分,这样基本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但是在教师心中,监督和扣分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更大限度的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以前的实验教学部分虽有一定的实验性,但理论性仍较强,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操作。为此,我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实际操作内容,如管路的链接操作、热熔机的操作等,更方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施工规范。同时建议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经费购买实验所需设备和构件。

  实践教学时间要延长,课时量要增加,相关专业实践课可以合并,可以在企业建立实践课教学点上课时间最少在6个月以上,一些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等要上大的合堂课,以让出时间上实践课。

  利用民办高校的机制灵活的优势,打破没有高教资格证不能上讲坛的常规,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特聘教授,现场操作,手把手指导学生实践。让刚毕业的学术型硕士、博士教师进行改造,工科类下企业锻炼1-2年,人文社科类下去半年至1年,这样才可评职称,上讲台。

  构建其基本框架,分三个阶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础实践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专业实践包括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综合实践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和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有基础实践:理论教学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二、三年级有专业实践:在课内和课外实践中检验理论;四年级有综合实践:在行业或岗位中运用理论。

  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模式,适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校企合作模式,校内工业中心(实训中心)训练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推动模式,学生科研与竞赛模式,学生社团活动模式,假期社会实践模式等等。主要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模式上进行研究和探讨,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以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实验,此次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课程能够较好地完成。同时,在此次改革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区域限制和实践地点局限两个方面,还需不断研究更新。

  [2]李江华.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一、租赁期:暂定 个月,甲方要求乙方在 年 月 日,把设备运进场,乙方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的时间不超过3天,甲方在设备安装完毕后有2天时间搭马道、防护棚和楼层安全门井并组织进行验收,从第6天开始为设备起租日直至设备退租之日终止。

  二、设备进出场费(含设备运进、运出、维护及拆装费用)人民币 壹台。设备安装完毕时(设备进场的第4天),甲方向乙方当即支付此费用的一半,拆装完毕后付清剩余款。

  四、升降机司机:由乙方负责配备 3 人,司机持操作证或实习证明上岗。根据甲方工作需要安排班次。

  五、升降机如因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整机无法运行,每超过14小时,扣乙方一天台班费。乙方保证设备月故障率不超过5﹪(月运转420小时*5﹪=21小时)。

  1、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河北省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在设备安装完毕后对设备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之日起30天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委办理使用登记。

  2、负责对升降机司机进行进场安全教育施工设备。负责对电缆线和暂存在地面的井字架和附墙架等物品的看护,如有丢失负责赔偿。

  6施工设备、进场后甲方提供安装所需的吊装设备(如塔吊或汽车吊),并配备1至2个架子工。入场前和出场前,甲方为乙方设备的进场或出场提供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达到“进出无障碍”。

  7、甲方按照乙方技术要求做好设备基础并在电梯基础旁(一般应在离基础4至5米处)设置50KW电源控制箱,应专箱专用,不得和其他设备混用。

  1、负责施工升降机的进出场运输、安装、维护、故障修理与拆除作业;负责该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对该作业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承担责任。

  3、承担因司机违章操作、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设备事故的责任。

  八、合同纠纷:发生合同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若不能解决可由任何一方提请调解直至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线)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 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 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主要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毁坏。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各区域内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同联合接地体的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保护区域为lpzob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基础内的钢筋网、柱筋及钢屋架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雷击电磁脉冲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过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对低压电子设备威胁更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雷电保护的重点是防感应雷入侵。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后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由于附近雷闪感应出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受直击雷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气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与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装置接受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防雷系统,层层设防,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ka;如果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3ka及2.78ka×30%=0.83ka,且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

  二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ka;如果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 8.33ka×30%=2.5ka及2.08ka×30%=0.62ka,且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 三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 5.55ka×30%=1.66ka及1.39ka×30%=0.42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总称。建筑设备的内容涉及建筑给排水工程、供暖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和电气工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建筑设备课程包含建筑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和电气工程三个专业的知识,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课程的教学任务往往由一位任课教师完成,而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任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力较强,其他方面会相对较薄弱。所以,任课教师很难将三个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很难掌握三个专业技术信息的发展,很难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

  鉴于建筑设备课程的特点,使得任课教师应具有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一方面要大量学习水、暖、电方面的书籍、文献、规范等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经常参加与建筑设备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增加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另外,任课教师还应深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学习工程实践经验,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备课程需要掌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相应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安装方法,以及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能进行专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配合。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保证本课程内容全面完整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该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重点讲解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建筑设备对建筑结构的要求,增加给排水管道、消防管道、暖通空调管道等设备与结构主体交叉的内容。熟练识读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施工图,掌握建筑设备安装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建筑设备工程是发展中的科学,从科学研究到生产制造,从设备设计到施工安装,都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新设备、新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建筑设备的发展和更新。比如,在室内给水管材这一节教学中,需简单介绍常用的镀锌钢管和铸铁管,应重点讲解塑料管。因为,以前我国室内供水管多采用镀锌钢管,但是由于镀锌钢管对人体有害,现国家已明令禁止镀锌钢管在居民住宅的供水管中使用。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应重点讲解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系统的安装施工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以适应设备的发展。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其内容广且抽象,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满足。所以,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建筑设备课程理论知识枯燥且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物,结合实物教学加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管材和管件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镀锌钢管、铸铁管、铜管和各种塑料管材,以及截止阀、闸阀、蝶阀、止回阀等各种管件。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直观,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甚至工程现场都可以成为教学课堂环球360,使教学现场与教学课堂和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楼、宿舍等处进行观察,进而学生可以直观系统的掌握给排水、消防系统的组成、管道的布置方法以及施工安装方法;在讲授空调系统时,可以在学校办公楼、大型超市、中央商场等装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内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教学,进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建筑设备课程内容多,涉及的材料和设备的种类多,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这就要求授课过程中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图片和动画等方式声形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扩展教学信息量,还可以直观反映建筑设备与房屋建筑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和掌握,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教材中空气调节系统这一节,教材中讲述的大量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等概念,就可以通过暖通空调施工图、各种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动画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施工图的识读方法,而且方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运行的工作原理。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建筑工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和房屋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建筑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建筑设备的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房屋建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当今房屋建筑向建筑智能化、自动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建筑设备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 蒋白懿, 李亚峰.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 53-55.

  [2] 赵志曼, 王俊平, 白良. 走教学创新之路: 试论《建筑设备工程CAD》教学的互动效应[J].工程设计CAD 与智能建筑, 2002, (3): 38-39.

  [3]庄玉玲.《建筑设备工程》课的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 2004, 6(4): 102-104.

  [4]刘建龙,曾美玲, 谭超毅.《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 19(4):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