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3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全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聚焦光伏材料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大力推进“光伏+”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屋顶分布式发电,大力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光伏平价上网。加强光伏产业链的完整性、扩展性和创新性,通过进一步地强链、补链,将光伏产业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物流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综合产业体系,推动光伏产业成为重庆未来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的支柱。聚焦科技风口,探寻产业发展“新赛道”。密切关注钙钛矿、薄膜电池、石墨烯电池、氢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业,密切寻找下一轮产业风口。大力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产品的发展与应用,积极争取在机械储能、储热(蓄冷)等技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做大储能产业规模。加快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柜等产品迭代,增强竞争优势。积极培育抽水蓄能水轮机、氢气制备与储运等技术产品,丰富产业体系。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集成应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深入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区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报区委第66次常委会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渝委办发〔2023〕1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力实施新时期江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个重塑行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提升产业迭代能力,加快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江津努力建设成为重庆市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顶梁柱”。
到2027年,构建形成特色引领、创新驱动、集群支撑、数智赋能、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创新能力、发展能级、内生动力、产出效益实现质变提升,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先进制造业“主战场”作用,加快把江津建设成为我市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新的增长极,实现以下目标:
——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45%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5%。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7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1%以上,建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提高至50%、7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2万元/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高至90%、68%。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3+3+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至40%。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大于全社会降幅。
——空间布局实现新突破。江津工业园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深化,中小企业集聚区配套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制造业与港口物流业融合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川南渝西、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重庆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江津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占全区比重保持在97.5%以上,工业用地单位产出强度提高至85亿元/平方公里。
——企业主体升级实现新突破。累计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0亿级、50亿级、10亿元和上市工业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家、10家、50家和4家。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五个“倍增”,五类企业分别增加至3家、30家、320家、685家和环球3603000家。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方向,大力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度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构建江津区“3+3+X”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打造一批在全市和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更好支撑服务市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需求为牵引,加快推动整车企业布局新能源产线,实现产能优化重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积极发展特种专用车、冷链物流车等改装车,错位发展下沉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延伸发展汽车后市场,抢占细分领域先发优势,构建与中心城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加快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招引一批电驱、电转向、智能座舱等产业链主、链核、链源项目。推动现有燃油汽车配套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的覆盖件、结构件、模具、轻量化材料等配套产环球360品。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参与,江津工业园区管委会、临港产业城管委会、科学城管委会(双福工业园发展中心)、德感工业园发展中心、白沙工业园发展中心、有关镇街具体负责,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平台和相关镇街具体负责,不再重复列出〕
消费品。不断提升消费品市场产品种类、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打造具有鲜明江津辨识度的消费品品牌。不断完善粮油、火锅食材及调味品、酒水、预制菜、休闲及富硒功能食品其他特色产业(果蔬茶、肉蛋奶、中药材)产业链条。推进花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发展中央厨房业态。加快酒水饮料升级步伐,进一步丰富酒类等产品,加快发展果酒、米酒、配制酒、起泡酒、威士忌等。加快形成汽水饮料产品体系,带动酒水及周边文化产品销售,实现工农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风味保留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小而美”的美食工业化新品类、新产品,打造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知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品牌。积极引育特医食品等功能性食品,加强食品合成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生物高效转化技术等技术研发,抢占新型食物系统发展高地。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壮大造纸与纸制品、竹制包装、日用塑料、日用玻璃、日用陶瓷链群,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高质化、集群化发展。强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新营销赋能,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发展,促进形成消费品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顺应新消费趋势,加快培育宠物用品、适老用品、体育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等新兴消费品。以重庆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富有江津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招商投资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先进材料。特色发展精密铜材产业,积极招引精密铜材上下游链条企业、引线框架、铝铜复合管等其他精密铜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增加上游原料供给,推动铜材料企业围绕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在发展精密铜管的同时重点发展超薄铜板带、环氧树脂覆铜板、陶瓷基覆铜板和铜基粉末材料。依托有色金属年会等专业平台,探索建立有色金属交割库,打造全市最大的铜加工产业集群。提升铝及铝合金板锭品质,加快下游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铝、汽车用铝、轨道车厢铝材、电池壳体、电池托盘和高品质铝箔等铝及铝合金材料。加快钛合金项目现有产能释放和后续产线建设,积极引进钛材料加工企业,延长钛合金产业链。加快镁合金推广应用,扩大生产规模化,重点发展大规格型材、宽幅板材和大型压铸件等合金产品。加快发展环境友好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新型涂料产品和电镀锌薄板、热镀锌薄板、镀铝锌钢板、高性能材料及玄武岩超细纤维材料、专用改性材料等复合材料产品。加强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特种气体等产业培育,打造产业新增长点。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招商投资局、区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提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系列化、批量化设计制造能力,积极引育协作机器人、加工中心以及电子、冶金、轻工等领域专用制造设备,大力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传感器件、通信模组和控制系统在各类装备整机上广泛植入。优化提升小型通用汽油发电机组系列产品,加快发展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和成套透平机械,积极引育燃气轮机产品,推动齿轮、模具、连接件、密封件等装备基础件升级发展。特色发展航天航空及其设备制造,围绕重载无人机、硅光芯片陀螺仪产业基础,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扩展打造无人机应用场景,充分利用珞璜枢纽港港口物流业优势,引育一批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打造低空物流先行先试区。优先发展农林作业植保无人机,扩大无人机在林业调查、采伐设计、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及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择机发展地图测绘、管线监测与维修、应急救援等其他领域无人机。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林业局等部门参与)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围绕我市中高端计算机、智能手机两大地标特色产品,提升配套服务能力,着力引育一批高端计算机、智能手机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强服务器、物联网设备、柔性面板、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培育,丰富电子终端品类。加快传感器、被动元器件等电子元器件发展,构建更为完整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体系。加强工业软件、汽车软件、人工智能、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推广应用;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围绕无人机、智慧农机、数字服务、行业应用软件等细分领域,借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打造虚拟现实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制造向新制造经济转变、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推动我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全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聚焦光伏材料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大力推进“光伏+”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屋顶分布式发电,大力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光伏平价上网。加强光伏产业链的完整性、扩展性和创新性,通过进一步地强链、补链,将光伏产业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物流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综合产业体系,推动光伏产业成为重庆未来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的支柱。聚焦科技风口,探寻产业发展“新赛道”。密切关注钙钛矿、薄膜电池、石墨烯电池、氢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业,密切寻找下一轮产业风口。大力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产品的发展与应用,积极争取在机械储能、储热(蓄冷)等技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做大储能产业规模。加快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柜等产品迭代,增强竞争优势。积极培育抽水蓄能水轮机、氢气制备与储运等技术产品,丰富产业体系。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集成应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招商投资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积极研发生产满足城市娱乐需求的大排量高档摩托车,投放大排量踏板车、赛车等中高档摩托车,稳妥有序推动摩托车向电动汽车转型升级,推动摩托车向大排量、休闲化升级。推动摩托车企业加快新能源化产品研发步伐,构建摩托车产业竞争优势。以摩托车整车为牵引,推动现有零部件企业提升变速器、转向系统、盘式制动器等产品规格档次,积极发展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高端车架和压铸轮毂,积极培育电机、调速控制、力矩传感器、增压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农机装备。围绕丘陵山区作业场景,重点突破轻便高效动力技术、山地节力物运技术、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的爬坡与稳定性技术。加快研发制造适合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装备,以及轻便化、小型化设施装备。推动农业机械与动力装备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化耕作、施肥、收割等农业机具,积极引育灵巧整机架构、通用数字底盘、一体化作业机具等新型农业机具和智能灌溉、智能虫害驱离和干扰等相关技术产品。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招商投资局、区科技局等区级部门参与)
智能家居。引导传统家居行业智能化发展,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智能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发展智能家居、教学家具、消费照明LED等智能家居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卫浴、智能监控、智能照明等智能家居产品。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现代医药。特色发展生物检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产业。加快引进培育基于免疫抗体技术、蛋白质重组基因工程技术的生物制品和新型疫苗,开展动物用疫苗产品研发。紧扣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一线用药需求,重点发展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化学创新药,以及具备一定技术壁垒或通过专利挑战等方式抢先上市的高端仿制药。积极开展本地中药材加工,构建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江津中药知名品牌。依托特色优势产品,打造特色茶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饮品。围绕高端新型影像技术、体外诊断及可穿戴或便携式设备等,加快引进培育医疗器械产业企业,推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按照“聚焦关键、以点串线”的思路,通过政策支撑和创新引领,着力培育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现代医药、农机装备、智能家居3个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细分产业。对新业态、新产业以兼容并蓄的心态主动吸纳承接相关产业,紧盯未来能源、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医疗器械等X个未来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撑体系,为全区产业转型提供发展路径,为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做好支撑和补充。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招商投资局、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育力度,支持鼓励优势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法人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强化领军“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围绕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鼓励有条件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参加科技专项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到2027年,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0家以上,建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50%、7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达2.1%以上。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市区主导产业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从源头拓展产业新领域、开辟产业“新赛道”。加大力度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转移项目落地江津,加快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加快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速引育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大力补齐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研发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短板;积极加入市级技术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创新生态体系。聚焦重点产业,系统梳理产业链核心技术需求,制定发布需求清单,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到2027年,推广应用技术成果20项以上。
引育更多骨干企业。针对性帮扶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做强做大,讲述好、对接好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部署,全面加强与央企、市级部门合作。坚持引大育强,围绕“千人招千企,五年五千亿”目标,加强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确立招商目标,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进一步丰富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积极引进更多制造业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制造业500强等来江津投资建厂,争取更多市外优质企业重大生产力布局江津,确保每年至少有1个50亿元及以上新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强化市、区两级政策支持,瞄准重点优势和特色产业链,遴选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企业强化扶持培育。鼓励企业扩大在津投资,通过挂牌上市、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中外合资等方式沿产业链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加快向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企业迈进。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参与)
实施五大倍增行动。持续实施“五大倍增”升级行动,围绕50家骨干企业、50家优质企业、50家低效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完成倍增目标。通过重点实施“骨干企业数量倍增”“优质企业规模倍增”“低效企业质量倍增”“数智绿色改造倍增”“企业创新能力倍增”五大行动,推进全区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经济总量和产业链带动能力,争取更多江津企业纳入全市“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计划”。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国资委、区招商投资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项目落地转换。高效加快在谈项目洽谈对接,切实掌握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资金、土地、人才、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提高项目签约转化率。建立要素保障统筹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对我区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统筹土地、资金、人力资源、能耗、生态环境等要素资源,保障项目落地。以企业诉求为着力点,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推进“‘线长’围绕‘片长’转”,主动靠前,收集企业发展中和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清单化管理,限时办结,提升项目落地转换率。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中小企业梯度成长。建好中小企业集聚区、市级特色产业基地、楼宇产业园、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强化中小企业集聚发展载体功能,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促进中小企业生成。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融资服务的支持,构建校(院)企、企企合作平台,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优质中小企业开放,促进中小企业沿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成长壮大,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全区制造业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推进“大手牵小手”,推荐更多企业用好用活“渝企零距离”供需对接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展会、峰会、论坛,促进就近充分配套。深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化与“链主”企业稳定合作关系,深化上下游产品采购、协作配套和协同管理,提升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共享资源,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各种形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协作生态。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委统战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等部门参与)
优化产品品类。支持企业聚焦市场需求,淘汰市场认可度不高、性能类似产品,优化完善主干产品体系。支持企业深度挖掘产品功能,面向新场景,大力拓展现有产品新市场、新用途。引导企业按照储备一批、在研一批、上市一批模式,滚动开展新产品研发,加快新产品上市和现有产品迭代升级。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强化专利创造与储备,提升产品定价权。到2027年,新产品营业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至25%,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提高至1.5件。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产品质量。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发挥市场标准强质量的作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行业话语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环球360、安全管控体系、诚信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溯源性,加快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引导企业面向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建立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推动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测量、计量、认证、检验检测能力。
培育知名品牌。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整合和创新产品的外观、功能、结构、包装和品牌,提高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综合能力,加快形成一批与消费行为相适应的大众品牌、优质品牌和高端品牌。支持企业实行多品牌战略。充分用好“江津米花糖”“江津老白干”“江津花椒”等全国知名的区域性品牌优势,推动相关产业企业强化质量意识,维护好品牌形象,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专业化品牌培育和运营服务机构,加强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提升品牌运作能力。统筹推进商标、老字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围绕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酒水饮料、山地农机等特色行业,引导制造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等优势平台载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剥离现有服务单元,组建独立的服务机构,面向产业链及社会企业提供第三方专业化生产服务。加大培育共享制造、设备健康管理等业态,支持平台企业通过反向定制(C2M)等方式带动制造企业发展。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产业治理数字化。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不断提速。强化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业,大力支持企业上云,应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运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机器换人,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责任,积极接入“三融五跨”市级重大应用平台,不断强化“产业大脑”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数字化转型、企业精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力争到2027年形成1-2个全市引领性和具有江津辨识度的应用。
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关键工艺设备更新换代,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工厂、车间、工序、工段数字化装备换代升级,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融合应用,实现设备间实时数据交互和协同生产,建设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到2027年,累计新开展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新建2个以上创新示范工厂、8个以上智能工厂和70个以上数字化车间。
推动产业组织网络化。依托重庆移动工业互联网综合二级节点共建标识解析运营中心,深化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加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引育,推动开发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服务,增强对企业吸引力。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者与平台运营商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生态一条链、数据协同一张网、应用服务一平台的“一链一网一平台”赋能生态。支持产业集群信息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强体验中心建设,引导典型应用场景和优质解决方案在中心集中展示交易。到2027年,力争建成1个“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深入开展节能减碳。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和余热余压利用,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支持企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引导相关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支持工业企业对标国际效能标准,运用先进装备和工艺等加快节能低碳改造,控制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大对“僵尸企业”“散乱污”企业清理治理力度,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对照“亩均论英雄”改革单位能耗增加值和单位排放增加值指标要求,严格对新上项目进行能耗评估。到2027年,全区工业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市级能效基准水平,能效标杆水平达到3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
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巩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建设。探索开展绿色智能工厂试点,积极培育“超级能效”示范工厂、“零碳”示范工厂,促进园区发展集约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发展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和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引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到2027年,累计新建绿环球360色工厂30家,“绿色+智能”示范工厂5家。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引进培育,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专业化,打造绿色建材、绿色包装、再生金属、再制造等“静脉经济”产业链条。推动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发展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业态。到2027年,全区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度融入制造业国内循环。强化区内合作协同发展,江津工业园区每个组团确立不超过2个主导产业,中小企业集聚区确立1个主导产业区级统筹重点推进;确立若干特色产业,各组团联动协调,加快发展。鼓励各组团加快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其他产业,加快形成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成为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川南渝西、泸永江融合发展和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融合互补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融合共赢的特色产业体系,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之路,共同打造稳定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技术装备两个主导产业和航天航空及其装备制造、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精密铜材、酒水饮料四个特色产业,聚焦国家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部署,积极争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
更好融入制造业国际循环。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好中新合作实体化园区。高质量建设中新重庆(江津)枢纽港产业园,打造枢纽港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基地、东盟跨境班列集散中心。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分拨基地。发挥珞璜港重要物流枢纽和江津综保区开放平台优势,推进物流通道与进出口贸易联动,提升枢纽服务临港经济的能级,打造以塑料粒子、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纸浆等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集散分拨基地;充分发挥物流枢纽对大宗商品交易、集散等方面的带动优势,引进国内外大型国际贸易、供应链企业,建立稳定的贸易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做大做强临港枢纽经济。持续办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精特新创新赋能大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高端峰会等,积极参与西洽会﹑智博会、进口博览会等活动,扩大江津制造国内国际影响力。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国家为重点,支持本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技术装备、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酒水饮料等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业务,形成技术和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食品企业利用东盟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国际合作产业链。加快江津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创新联动示范区等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外向型经济新领域新业态。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金融保障能力。建好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快制造业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不断完善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等机制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桥梁”作用。推动企业加强管理,优化股权结构,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引导国有资本参与的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引导在津金融机构继续降低企业贷款门槛,提高信用贷款额度,不随意抽贷、断贷,对优质企业单列信贷计划,推广开发技改贷、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贷等创新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扩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保险覆盖范围。
(责任单位: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江津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津监管分局等部门参与)
强化人才保障能力。定期发布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智能设备,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江津主导产业,布局设立相关企业急需专业。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共建共享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订单式”“学徒式”培养机制,大力推进产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以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政策导向,推动各类人才政策更多向制造业领域倾斜,完善就业、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服务举措,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向江津集聚。围绕航天航空器及其制造、山地农机、精密铜材、酒水饮料等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领军人才,鼓励企业设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建立灵活的“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使用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充分用好“科技副总进企业”制度试点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副总”引入力度。力争攻关破解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培训和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力度,办好“津工精匠”评选活动。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牵头,区科技局、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参与)
强化能源保障能力。积极配合疆电入渝、川渝电力一体化等重大通道和区内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与国网公司沟通环球360,争取更多用电指标,加强电力线路日常巡查管护,提升电力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降低终端用电成本。推动园区、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及储能项目建设,运用智慧能源、数字能源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争取更多天然气(页岩气)指标,提升天然气(页岩气)保障能力。
强化用地保障能力。扩大制造业用地增量供给,争取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业用地按不低于城市建设用地30%的比例配置。建立健全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机制,通过二次招商、兼并重组、收购储备、司法拍卖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持续深化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提升存量用地质效和土地出让效益。强化中小企业集聚区产业承接和配套作用,强化标准厂房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分层使用、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与效益。
(责任单位: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统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江津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作用,细化明确各部门责任,严格压实平台、镇街责任,构建高效协同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分组团确立原则上不超过两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编制产业地图,促进各组团分工协作,特色发展。
(责任单位:江津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江津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推进“权利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持续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优化行动,优化线上和线下审批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深化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开展“服务企业专员”活动,清单式做好企业问题办理,做到事事有回应,确保“在线服务、服务在线”。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高效迅捷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政务服务办牵头,区政府办公室、区经济信息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产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和市级一揽子减税降费扶持政策,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配合市级部门大力推动“免申即享”政策资金奖补改革,试行推动区级政策资金“免申即享”,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强化区级各部门专项资金政策集成,促进更多财政专项资金向制造业倾斜,运营好产业投资基金,提高基金投向与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的适配度。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园区载体。全面深化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江津工业园区高效协同发展。持续优化中小企业集聚区空间结构,进一步加强产业承接能力和配套能力,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围绕园区产业方向,适度超前部署标准厂房、废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增强对产业的适配性。深化产城功能设计和规划建设,强化商贸、教育、医疗等生活性公共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完善生产、生活、物流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等,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合理推动全区产业结构重塑。各组团在保持自身产业特色的同时,树立链群化思维,合理推动产业链重塑,推动产业布局由“大而全”“小而全”向“专而精”转变,实现“一群多链、聚链成群”。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招商引资。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进一步丰富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强化与垂直产业投资领域风投、创投、私募机构合作,以产业基金、项目基金为链接导入优质项目和企业。顺应产业特点,针对性打造应用场景,完善技术、产品、服务推广应用机制,持续壮大市场规模,增强对优质项目和企业的吸引力。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依托现有重点企业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开展全链条、全生态招商。加快打造特色园区、资金机构、专业团队和展示中心等支撑平台,促进初创型科技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集聚。加强招商统筹,引导新招引项目优先落户“对口”“首谈”组团。
(六)严格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细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类评价体系,通过“赛马比拼”“三色图”等方式对各平台、镇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各单位要压实工作责任,对照目标任务狠抓细化落实,要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性认识,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研究、提出更多有利于促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强化宣传舆论引导,着力营造全区大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2年年初,日立能源通过在中山变压器生产基地布署光伏加储能系统,打造出日立能源在华首个智慧绿色能源园区;2022年8月18日,日立能源全新的干式套管产线在合肥变压器生产基地投产,推动合肥组件运营中心实现全新的产业升级;2023年6月9日,日立能源全新电能质量产品制造基地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揭幕,
广州供电局2023至2025年第二批配网设备框架招标(智能配电台区集成装备、快速应急低压接入装置、标示牌等)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CG4)公示开始时间:2023-08-18公示结束时间:2023-08-21
四川省地震活动频繁,可能给变压器机械结构造成损伤,且损伤具有累积效应,进而影响变压器的性能。国网四川电力试点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检修策略开展地震带变压器检修,实现——7月11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在500千伏石棉变电站开展地震带大型变压器可靠性提升检修策略实践演练。运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雅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雅州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立足雅安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优势,延续“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政策,瞄准氢能源等潜力方向,拓展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重点发展水电、风电、光伏
“这个位置满足加装光伏智能台区的要求,可以纳入改造计划。”2月15日,四川攀枝花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人员周国明对同事说。当天,他们来到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混撒拉村开展光伏智能台区安装现场勘查。目前,混撒拉村已建成的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接入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约1
“温差发电装置导热系数较高,可以将冷源水预热升温5~10摄氏度,如果将冷源水先通过温差发电装置预热,再通过油水热交换器进行余热回收,就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整体效能。”9月7日上午,浙江湖州供电公司和浙江电力经研院员工围绕变压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优化方案开展研究,并为该套系统落地应用做反复
8月15日获悉,福建电网首个变压器声纹智能采集与识别设备日前在莆田110千伏城厢变电站投运。该变压器声纹智能采集与识别设备由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莆田供电公司联合研制,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监测装置,通过安装在变压器周边的智能声纹采集装置,获取变压器实时运行状态的声纹数据,再依托深度神经网络算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推进绿色技术软件开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云计算、大
6月7日晚,伊戈尔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中压直流供电系统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智能箱变及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若公司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业务规划,利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2022年第一次配网(省网)协议库存物资公开招标采购(适用于资格后审)第一章招标公告(适用于资格后审)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招标人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招标项目资金来自企业自有资金,出资比例为100%。该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采购进行公开招标。招标人委托国
8月23日上午,福建漳州供电公司莆美变电运维班完成开关柜智能转运车的最后一次试验,标志着这款智能转运车进入量产阶段。以往变电站开展开关柜手车开关转检修时,需要使用传统开关柜转运车将手车开关拉出并置于托盘上。传统开关柜转运车重心高、容易倾倒,且难以调节高度,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漳州供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次物资集中规模招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W-2023-SNGW-Z03)1.招标条件本(批)招标项目已由相应政府发展部门同意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单位”),建设资金来自项目单位自有资金,招标人为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项目
近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次物资招标采购项目公告发布采购项目编号:2221011.招标条件本(批)招标项目已由相应政府发展部门同意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单位”),建设资金来自项目单位自有资金,招标人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2019年第一批物资招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涉及分布式故障监测系统、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及备用装置自动投入、环网柜、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避雷器在线监测、端子箱及电能表
1.招标条件本(批)招标项目已由相应政府发展部门同意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单位),建设资金来自项目单位自有资金,招标人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批)项目的货物进行公开招标。招标人委托国网黑龙江招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代理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2016年第五批物资(包括智能电能表,高压开关柜,光接口盘等)单一来源(同配同价)谈判采购结果公告如下(采购编号:JLZB-16DYLY035~16DYLY048、JLZB-16TPTJ035~16TPTJ047):[$NewPage$]请以上成交人于8月29日-9月2日到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应商服务大厅(地址:长春市平泉路
1、安装的地点不同开关柜并排一组安装在室内,主要是在变电站的馈出线上或者线路终端开闭所。环网柜大多安装在户外街道两侧的路边,在没有办法盖房子的地点代替了开闭所。2、柜体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开关柜体积大功能结构比较复杂,往往是以组合结构的形式出现。而且开关柜的分断结构是断路器,安全机构是
北极星输配电网从浙江输配电行业协会获悉,关于2014年度浙江省输配电设备行业优秀新产品奖的通报根据《浙江省输配电设备行业优秀新产品奖励办法》,经完成单位申报、形式审查、评委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现授予面向智能电网的新型智能开关柜、SFSZ11-H-180000/220电力变压器等13项产品为2014年度浙江
1月17日,福建泉州供电公司亿兴电力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成功研发出一款新型固体绝缘移开式智能开关柜,该开关柜在安全性、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可广泛应用于10千伏配电系统中。该开关柜结合了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和现有固体绝缘开关设备的产品开发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的新柜型,与传统的SF6环网柜比,由于没有采用SF6气体,因此它将更为环保。该新柜型采用紧凑型的模块化设计,单台开关柜的宽度最低仅为375mm,比普通环网柜的尺寸大大降低;所涉及的柜型V柜、C柜、F柜、VL柜、CL柜、PT柜全部采用手车式设计,其绝缘强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2023年12月28日,国网甘肃天水供电公司与甘谷集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能甘谷发电有限公司、中节能(天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电源接网协议书》。据了解,这是天水首个签订接网工程协议的典型案例。根据天水市“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项目总体接入系统方案,“十四五”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中吉电甘谷古
2023年12月29日,湖南首座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樃梨智能充电站正式投运,标志着国网湖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作为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樃梨智能充电站是国网湖南电动汽车公司联合国网湖南长沙供电公司通力打造的省内首座“电动汽车光储超
1月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和专职助理、总师、副总师2024年调研座谈会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底气,扎实做好2024年工作,以“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
截至2023年12月29日,集团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装机3439万千瓦、光伏装机1741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5180万千瓦,超过火电装机27万千瓦,提前2年实现自治区提出的“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目标,经营区内总装机规模达1.075亿千瓦。内蒙古地区风光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多年来新能源发展一直居于全国
“汇报调度中心,我站新建太阳能发电单元具备投运条件,申请并入电网”。12月31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府谷县的奕辰光伏电站共计25万千瓦光伏单元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奕辰光伏电站并网后,西北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1亿千瓦,占比超过50%,西北电网也成为我国首个
近日,国家科技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举办了2023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CICAS)总决赛,由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网智研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开展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调控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该项目立足新型电力系统传统调
2023年12月27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指挥中心建成启用,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首家“数智化”综合性生产指挥中心。据介绍,国网甘肃电力指挥中心涵盖业务全面、装备技术先进、布局规模大,是集电力应急保障、电力设施监控、客户服务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7号令出台,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24年本)》),该目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9年本)》)废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12月25日,内蒙古电网装机超一亿千瓦,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是一个几代内蒙古电力人为之拼搏奋斗的目标。20多年前的2002年8月,呼和浩特丰泰发电公司2号20万千瓦机组正式移交生产,标志着内蒙古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一千万到一亿,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已经2023年12月1日第6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同时废止。以下为北极星电力网梳理的鼓励、限制、淘汰类电力相关内容:鼓励类四、电力1.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800千伏及